当前位置:北京市西城区证仁医院 > 医院资讯 >

固本清源 大医精诚—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教授专访

2019-04-03 15:04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林洪生工作室

 

林洪生,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当代中西医结合肿瘤知名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任国际中医药肿瘤联盟主席。林洪生主任长期从事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传承扶正培本学术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固本清源”创新理论,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出“五治五养”防治肿瘤的具体方法,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系列研究证实,中医药参与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肺癌的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治疗体系”,并被推广应用。同时利用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对“固本清源”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将中医药治疗肿瘤推向国际。多年来主持了国家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课题等10余项,发表相关文章200多篇,编撰著作6部,获得专利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诺奖之星等荣誉称号。

采访前,笔者便听闻“提起中医治肿瘤,没有人不知道广安门医院的林洪生主任。”林洪生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中医治疗与康复工作四十余年,用中医药救治上万例肿瘤患者,为无数癌症患者在绝望之时带来希望,为他们解除病痛,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初见这位蜚声海外的肿瘤科专家有些意外,与共和国同龄的林教授已年近古稀,但她那仿佛未被岁月留下印记的面庞上露出的微笑,让人如沐春风。

记者:中医讲“天下患者普同一等”,您凭借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成为患者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肿瘤专家。想知道您当初走上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的初衷是什么?您本人说过,一个医生责任心重于一切,对患者怀有恻隐心。如何看待现在的医患关系?怎样提高病人的就医体验?

 

林洪生:与中医结缘跟我的家庭有关。因为爱美的天性,我本人起初对当时的冷门专业“室内设计”感兴趣,但父母觉得我性格温柔、勤勉多思,适合从医,加之自己也对中医的神奇充满好奇,便听从父母建议选择了从医之路。学医之初,还曾因自己不善表达而忧虑,担心自己只能成为一名老实的开方医生,成不了会讲中医理论、高深博学的名医。但在之后的实际工作中,病人的痛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坚定了我成为一名治病救人、扶危济困的医生之初心。记得第一次值夜班时,碰到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呼吸困难极其痛苦,我当时束手无策,就问主任能有什么方法帮到病人,让他喘口气,但主任回答:“没有!已经是癌症晚期,压迫气管。”当时感觉特别无能,不能给予病人帮助,我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想办法,起码能减轻患者一点点的痛苦。

执业初期,得到了众多老教授、老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一位专家就曾讲过“要想学好中医,必须要用西医的诊断方法帮助说明中医的有效性,还应该研究一些机理来说明中医的有效性,这样中医才能长存,才能被大家所认可。”中医肿瘤研究的前进离不开前辈们的努力,他们的思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影响。于是,我在西医医院进修了两年,一年学习基础,一年学习临床,也正因为打好了基础,这些年才能把基础研究搞起来。我曾经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第一个最年轻的报中医课题的人,就是得益于当时 在学习基础中掌握了一些方法。

说到医患关系紧张,我觉得双方都有责任。其实患者很聪明,医生能不能真正帮到患者,患者心里都是明白的。如果医生认真地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患者对医生还是会很尊重的。

有位病人治疗过程中肿瘤继续长大,我就愧疚地对他说“你看,你的肿瘤又长了0.5厘米,我没有能够帮你缩小,反而大了”。病人的回复让我很感动,他说“林主任,没关系。我在你这里治肿瘤,进展慢了,上次大了1厘米,这次0.5厘米”。所以,病人是聪明的,他们知道如何去得到你的帮助,或者说你有没有帮到他,他们很清楚,也能感受到医生真心的付出。

医生在治疗中并非只是单方面的给予,也向患者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很多的用药常识是从患者身上体会到的,比如,老师教了黄芪补气,但是具体疗效如何,是黄芪补气效果好,还是党参好或者太子参好,这需要在临床中体会,谁能告诉你答案,那就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我经常会问患者用药感觉哪里不好,其实这些不好更能帮助我们进步。

作为医生,一定要为患者好。对患者好并不意味着要去迎合他,或者说去无谓地帮助他。而是由衷地对他好,哪怕你的治疗方法他暂时不能接受,甚至抵触,也要努力去劝服,让病人逐渐理解你。

记者:几十年的从医之路您肯定有很多感悟,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从医心得?

 

林洪生:医生治病,要做到心中有数。医生应该根据病人的情况酌情控制诊疗时间,我们要分析病人的整体病情,包括他现在的生存状态、能不能适应治疗药物、经济承受能力等,这都是医生应该关心的范围。

我在治疗时,会多问患者一些问题,我要多了解情况,确定治疗方法有效再下笔。相比西医,中医更注重的是尊重个体机能,用最大程度激发人体自然机能来达到抵抗和驱除病邪的目的。可能中医相对西医对待患者方面感觉更好一些,因为中医更多的是交流,而不是各种仪器检查。中医对患者而言更像是私人医生的角色。我们要综合西医的治疗方法以及中医的想法去告知患者,而不是放疗医生只想放疗、化疗医生只想化疗,我们要告诉患者的是这次应该放疗或是化疗,还是什么方式的治疗,医生要全面综合掌握,对患者整体分析。我们要有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治疗方案,让患者知道如果治不好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这样,患者才会来找你,他的依从性反倒更强。

作为医生,不能草率地去开一个处方,这样患者心里只会不安,如果你对病人说“先回去吃吃试试,下一步看情况再说吧”,病人总是处于一个不安定的状态,其实,你如果说“行,没关系,你下步有了问题再来找我,我再告诉你怎么办”,医生的一句话,病人就会安心。告诉病人病情应该如实相告,但应该注意说话的技巧和语气。比如直接告诉病人“你是肺癌四期了,生存期是三个月”肯定谁都接受不了,但如果换成“虽然现在肺癌分期比较晚,治疗起来有难度,但我们可以共同努力,看能不能好好控制一下。”这也是一种表达,是不是病人更容易接受。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可见语言疗效之巨,所谓“语言”,就是医生善心传导给患者的关怀与安慰。

记者:“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人命至重”……中医是最重视“人”的。中医中蕴涵着很多人文精神,请问您怎样理解“大医人文”,您认为“大医”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林洪生:一位能让病人有依赖感的大医生应该具备:医德、心态、技术、爱心。

之所以能称为“大医”就应该站得高看得远,不把眼睛只盯在病上,应综合观察病人,要对病人的治疗全程负责。态度要端正,有些问题就是因为总局限在疾病本身,才限制了发展。“大医”做到了通过治人而治病,没有好医德成不了大医生,“大医”首先应该倾心倾力去为患者治病,而不是考虑从患者的身上去获取。另外,医生还应该勇于承担责任,要有对病人说“治不好”“确实没有继续治疗的必要”“也只能缓解”的勇气,以减少患者付出巨大代价后人财两失的困境。当一名有勇气的敢说真话的好医生很难,有时还要承受误解、承受自己内心的煎熬。

“大医”还需心态平和,这种从容的行医风格确实可以令病人放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育。父母师长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你对人对事宽容大度,面对紧张的情况能够从容静心;另外,不要迫切去求得什么,急于求获奖、求升职、求名利……做事先做人,对于医生,最大的公益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淡薄名利,认真做事,坦诚待人,自然能够做到平和从容,也会影响到病人。

“大医”要有足够高的医疗水平才敢说话,不但要掌握中医知识,还需了解西医知识,要明白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的优缺点,才能给病人最好的建议。现在的中医疗法已经跟古时候的中医不同,应该中西医融合,不能做只会开汤药的郎中。好医生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告诉患者怎样更好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比如化疗中开中药是为了帮助化疗达到更好的效果;该去手术的时候,中医也应该劝说患者接受手术,而非固步自封。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应秉持开放的态度,兼收并蓄,不局限于一个专业,不强调自身水平的高低、方法的好坏,包容接纳,多学知识,提升技术,切实为患者考虑,帮助他们得到最好的治疗。

 

记者:人才培养是中医发展的原动力,中医治疗肿瘤需要薪火传承。作为研究生导师,您一直承担着带教工作,为这些未来的医生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您认为传承中什么最重要?

 

林洪生:医学生培养应该注重多读书,不只是专业书籍,各种各样的杂书也要多读,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成分,修饰自己,充盈自己。读书能够让自己眼界打开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传承很难,学医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悟性,要不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但是前辈的东西不是靠描摹出来的,要学精髓。现在有些学生不是想跟着老师认真学习,只是为了能和专家一起出本书,对外宣称我是某某专家的徒弟,学得一式一招的皮毛,这不是传承。传承是思想脉络的传承而不是方法的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学的是大师最内在的优点,之所以成为大师的精髓部分。不懂大师思想运作的底蕴,即便抄几百个方子也未必能学好。抄写处方更多的是体会思想,了这位药的疗效,以便灵活运用到各种处方。传承的是魂,是精神,是气质,这也需要在做人处事中不断去领悟。

学会克制浮躁、克制欲望,踏实做好每一样工作,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成绩是靠努力和时间堆积起来的。学会知足,现在的大环境确实不尽如意,我们医生确实做不到每个病人都去关注,但只要关注到了,那就多尽一份心力,认认真真对待,这就是医生最大的人文。

并不是一件事情花费的时间精力多就能办好,人精力有限,应该提纲挈领的去抓重点、甩小事。医学生应该做到头脑清晰。培养医生首先是培养人,要把做事业放在后面,把做人放在前面。导师对学生的带教不光是业务上的指导,还有道德、修养方面的言传身教。

记者: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都会“谈癌色变”,癌症几乎等同于“不治之症”。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作为一名肿瘤科医生,可否和我们聊一下怎样能够更好地防治癌症。

 

林洪生:重要的还是生活态度,社会责任感。从事肿瘤防治工作让我更了解生命中什么最重要,能够帮到病人就是最大的安慰。心理上的健康有时甚至比用药更重要。

作为肿瘤工作者,肿瘤防治是我们的责任,目前癌症诱因很多,其中很多诱因可以通过预防达到疾病减少的目标。心态健康,生活放松是最好的抗癌方法。过度恐慌对治疗没有好处,也不要把焦虑放在到处找“灵丹妙药”上,更多时候,保持健康靠的是自己的自愈力。

(林洪生教授和她的团队)

后记

 

采访结束,林教授起身相送,脸上至始自终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令人感觉如窗外三月的天气,明媚舒心。更加理解中医的“医德求厚,医术求精 用药求真,行医求善”。医学确有温度,医生也确能令人放松。

(本文刊登在《中国医学人文》杂志2019年第3期)

(责任编辑:linhong)

相关阅读:

患者问答

血管瘤 天生血管瘤...

09-21

问题分析:需要核磁共振明确是否血管瘤。可以暂不处理,等孩子大些了再处理

血管瘤 天生血管瘤...

09-24

问题分析:需要核磁共振明确是否血管瘤。可以暂不处理,等孩子大些了再处理

血管瘤 天生血管瘤...

09-23

问题分析:需要核磁共振明确是否血管瘤。可以暂不处理,等孩子大些了再处理

血管瘤 天生血管瘤...

09-25

问题分析:需要核磁共振明确是否血管瘤。可以暂不处理,等孩子大些了再处理

血管瘤 天生血管瘤...

09-26

问题分析:需要核磁共振明确是否血管瘤。可以暂不处理,等孩子大些了再处理

血管瘤 天生血管瘤...

08-26

问题分析:需要核磁共振明确是否血管瘤。可以暂不处理,等孩子大些了再处理

医院地址

联系人:北京证仁医院
电话:010-68979696
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48号

-->